一、什么是嵌入式養老院
嵌入式養老院,是指建在社區的小型養老機構,就近就便為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短期托養,以及日間照料、居家上門等綜合性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熟悉的環境和氛圍中享受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嵌入式養老院是由政府投資,在居住區配套建設的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旨在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服務。
?二、為什么要建嵌入式養老院
1.政策有要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已出臺政策,明確要求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對新建居住區和已建成居住區分別提出了具體的配建要求。今年,省、市政府都將嵌入式養老院建設任務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
2.現實有需要。我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深,高齡老人越來越多,家門口的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迫切。截至2022年末,我市60歲以上人口為83.92萬人,占總人口的18.98%,高于全省占比(全省為17.81%)。較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4.42萬人,比重上升1.19個百分點。
3.群眾有期盼。根據北京市最近發布的養老數據顯示,99%以上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嵌入式養老院正是滿足老年人“家門口”養老的需要。
三、怎么建嵌入式養老院
1.選址布局。嵌入式養老院應按照“15分鐘養老服務圈”來布局,充分利用社區內或比鄰社區資源,主要依托社區公共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優先安排在老齡化程度高、交通便利的社區,宜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服務機構鄰近設置。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應安排在建筑的低層,安排在建筑二層及以上的應設置無障礙電梯,不得安排在地下層、半地下層和夾層。
2.建設規模與面積。社區嵌入式養老院建設規模以轄區居住人口、養老服務需求等為主要依據,建筑面積不低于750㎡,床位數不低于25張,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
四、怎樣經營嵌入式養老院
1.堅持公益性。無論是公建公營,還是公建民營都是以公益性為原則。將居住區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無償或低償提供給社會服務機構或企事業單位運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發放補貼等方式,為社區老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2.堅持專業性。堅持需求導向,配置專業力量,對接醫養康養等各類優勢資源,充分尊重老年人原有生活習慣和居家養老觀念,提供“居家—社區—機構”有機融合的綜合型、專業化服務模式,打通個性化養老服務的“最后一米”。
3.堅持便民性。堅持社區屬性,借助社區內部或社區附近的地緣優勢,讓老年人在家門口熟悉的環境和氛圍中就能享受多樣化養老服務,營造老人“養老不離家”親屬就近探視、居民便于咨詢的服務場景。
五、嵌入式養老院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嵌入式養老院服務功能主要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
1.“入托”服務。按照《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和我市養老機構有關要求,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護理服務的短期托養服務。
2.“入照”服務。按照日間照料中心有關管理運營的要求,能夠為周邊老年人提供日間休息、生活照料、推介轉送及其他護理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
3.“入戶”服務。能夠為本社區或周邊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急、助醫、助行、助潔等居家養老服務。
4.“助餐”服務。能夠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餐、送餐等助餐服務。
5.“助智”服務。依托或建設智能養老服務平臺,引入智能穿戴設備,能夠對老年人日常行動狀態進行監測、預警和遠程照護,為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點菜式”智能養老服務。
6.“助康”服務。設置“健康驛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和代取藥品等醫養康養服務。具備條件的,可內設醫務室(護理站),配備相應的醫務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不具備條件的,可與附近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簽約合作服務機制,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
7.“助護”服務。能夠為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
8.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可開設家庭養老床位進行入戶服務。能夠為居家老年人開展智能化監測、標準化管理、個性化服務;能為照護者提供照護培訓、“喘息服務”功能。